曾經有學員問過我︰「老師,為什麼你比賽時的下法,跟你教我的不太一樣?」 我告訴他,之前上課學習到的許多格言和理論,就像是思維上的捷徑,它讓初學者能快速反應、模仿高手思路。 但當棋力成長到一定程度,就必須切換到獨立思考的狀態,去拆解、質疑、再定義這些格言的適用範圍。 若沒有經歷過這個轉換,棋手的進步會停在格言層級,無法進入策略層級。 我講完上述的內容後,學員露出一種近乎呆滯的表情,好像是在用這樣的表...
你知道嗎?五子棋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因為先下的黑棋實在太有利了,只要掌握正確的下法,白棋往往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後來,有人給先下的黑棋設置了種種限制,像是黑棋不能一手棋同時走出兩個活三﹙雙活三﹚,也不能一手棋同時出現兩條四﹙雙四﹚,更不能走出包含六顆以上的棋子連成一線﹙長連﹚,黑棋一旦犯規,將面臨立刻判輸的結果。 雙活三、雙四和長連這三種棋形,就成了黑棋禁止在棋盤上走...
許多人想找老師學下棋時,普遍有一個迷思,就是以為“找棋力越強的高手學,效果就越好”,這其實是一個幻覺。 看完上一段文字,也許有人急著想要反駁,說“名師出高徒”是一句流傳許久的名言,你可以舉出很多很多實際的例子,來告訴我許多棋力強的高手,確實能教出棋力強的學生。 對於上述的質疑,我完全認同。但你可能沒有想過兩個盲點。 第一,許多棋界大師之所以能教出高徒,是因為那個徒弟本身就是已經被篩選過的天才; 第...
在我下棋已超過三十年的經歷裡,聽過最中肯,最有幫助的一段話,就是「比賽的時候,不要總想著找出當前最好的一手,而是要找出確保能贏的下法。」 「什麼確保能贏就好?笑死,對自己要求也太低了吧,我才沒這麼low呢!」 聽到這句建議的當下,我感到有點嗤之以鼻,當時的我深受圍棋動漫「棋靈王」的影響,覺得下棋不就是應該要找出那所謂的“神之一手”才是王道嗎? 直到看了AlphaGo與韓國圍棋大師李世石的人機大戰後...
小時候,隔壁同學的姊姊發現自己得了癌症,過沒多久就過世了。 消息傳開之後,街坊鄰居議論紛紛,說這位姊姊就是愛吃泡麵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云云… 進了職場後,有個年長的師傅得了癌症,也是過沒多久就過世了。 消息傳開之後,同事們也議論紛紛,說這位師傅就是菸癮很重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云云… 活了四十多個年頭,我見過∕聽過許多類似的故事。 有人因為吃太多紅肉被指責、有女性因為乳癌被問是不是「壓力太大」,甚至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