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爭辯中的真相:為何努力對極端成功的幫助如此有限?

為什麼擁有矛盾想法,是現代生活的必備技能?

如果,你是那種平時喜歡刷抖音或者花很多時間看短視頻,且長期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我強烈建議你不要繼續讀下去。

但是,如果你自認為是個思維開放的人,願意在看到不同觀點時花點時間換位思考,試著理解對方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以及他們的依據何在,那麼我希望能有這個榮幸邀請你閱讀這篇文章,並且一起進行理性的討論。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列舉幾個我自己生活中的案例來與你分享。很多時候,雙方對同一件事的見解不同,並不一定是誰對誰錯這麼簡單。同時,我還會告訴你,為什麼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個完全相反的想法,還能保持正常行事能力,是在現代複雜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式。

在文章的後半部分,我會舉出前幾天某位網友對文章的回覆內容,並借這個例子向你傳達,為什麼過度簡化的黑白思維,將一個概念套用到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是多麼的不切實際。

文章篇幅有點長,為了提高你的閱讀舒適度,我已經將內容整理並加上副標題分成幾個小段落,並在中間放置幾張圖片做為緩衝,希望你會喜歡。

當常識被顛覆,這位學員的反應讓人意想不到

幾個月前,我在住處附近的7-11給某個付費學員授課。當時他已經有一定程度,我覺得時機成熟,便傳授他一個國內外頂尖高手不常用但非常有效的實戰觀念。

我告訴他,在某些條件成立的情況下,你可以故意走出黑棋必勝的選點讓對手選擇交換。他聽完這一觀念後馬上眉頭緊皺,表示非常不認同,開始對我表達他的“高見”,質疑這種將絕大優勢白白送給對手的戰略怎麼可能成立。

事實上,這種極度違反常識的戰法,不僅幫助過我在國內外棋賽中屢建奇功,我自己也有好幾次被人用這種戰法搞得暈頭轉向。

事後想想,我們兩人之所以對同一觀念有迥然不同的看法,是因為這個觀念基於“我自己”的實戰經驗總結而來,而他並未體驗過這一觀念的正確實踐方法,所以覺得我在胡說八道。

藉由這個小故事,我想問你一個大多數人這輩子可能從未思考過的問題:因為意見不同而爭論的雙方,有沒有可能兩邊都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以這位學員的立場來看,我提出這種把必勝局勢無條件讓給對手的戰法,也許以他的經驗來說總是以失敗收場,所以覺得我在胡說;

以我的立場來說,在符合幾個前置條件下,這個戰法往往能讓對手感到迷惑,即便在最高強度的國際棋賽中也一樣。

換句話說,我認為這位學員並沒有錯,他只是因為自己的經驗無法與我陳述的教學內容貼合,所以一時無法認同我的說法。

女生真的在智力競賽中先天不利嗎?科學背後的秘密

這種因為個人經驗不同而產生不同見解的爭論,在我過去所發表的文章中也時有所見。

一般人普遍認為,男生女生除了天生的體能差距外,在體能以外的競賽中並不存在天生差異。

然而,在我2020年9月發表的【你知道嗎?其實在智力競賽的世界裡,也存在著“男女有別”的差距!】這篇文章中,我以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非體育競賽和“睪酮”分泌量的多少為出發點,告訴讀者在競賽中女生確實存在先天性的不利。

這一觀點嚴重違反了一般人的普遍認知,所以討論區有網友提出極端反例,告訴我某些知名女高手在男女混合競賽中同樣拿過世界冠軍等等。

事實上,我的文章是以大多數實際情況和“睪酮”這一科學論證,來解釋為什麼多數競賽中會出現“女不如男”的情況;而網友則提出極端少數的女子高手,馳騁賽場並擊敗男性選手的例子來反駁我。

讀到這裡,相信你已經完全明白,這樣的爭論其實雙方都沒有錯,只是彼此關注的視角範圍不同而已。

當宅男遇上剩女:現代相親活動的挑戰與現實

老一輩的人普遍認為,男生要認識女生並結婚並不困難,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現在很多男性對認識女生感到無能為力,也無法理解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寧願選擇單身也不願意結婚並生養後代。

我在2023年1月發表的【「網路把妹課程」大揭密!是否真的能讓你成為情場高手?】這篇文章中,開頭以我自己為例,描述許多跟我一樣從小到大很少有機會接觸女生,導致成年後無法與女生正常交流的窘境。然後描述我如何透過學習和實踐,短時間內與不同女生約見面並一起用餐的實戰經驗,並在文章結尾告訴讀者,為什麼我認為坊間絕大多數的把妹課程其實不需要付費去上。

上一代的老人家之所以無法理解現代未婚男性的窘境,是因為他們那個年代,只要經過媒人和雙方家長的美言幾句,透過相親的方式很容易就能完成婚姻大事。

這種觀念上的差異純粹是因為時空背景不同,並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問題。過去的相親活動很容易促成婚姻,而現在的相親活動之所以難以促成婚姻,是因為把難以與女性正常交流的宅男,與年輕時挑三揀四的剩女湊在一起,速配成功率自然遠遠不如以往。

素食 vs 葷食:一場沒有結論的健康辯論

有很多人認為,純素飲食對健康有益,所有動物性食物其實完全不需要。

我在2023年10月發表的【看破素食的陷阱,拒絕成為盲目追隨者!】這篇文章中,不僅引用國內外專家的報導或文章,來解釋那些宣揚素食的紀錄片和書籍有哪些具體破綻,還告訴讀者吃全素容易導致哪些營養素缺乏,並在文章最後提出了我對吃素這件事的具體看法:既然從古到今的研究數據,都無法證明素食比葷食更健康,所以一般人只要提高植物性食物與原型食物的比例即可,完全避開所有動物性食物是不必要的。

這種認為吃全素其實沒有比較健康的觀點,自然會吸引一群偏好吃素網友的批評。他們往往提出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例子,說明自己因為吃素明顯感覺身體變好。

和前面的“男女差異”例子一樣,我認為這個主題的討論也很難說誰對誰錯。支持吃全素比較健康的網友,他們所謂的“變健康”是否經過醫療數據檢測,還是只是感覺自己“變健康”,我們無從得知。而只提出自己和身邊親友的例子,由於取樣數太少,也不足以得出吃全素會比較健康的有效證據。

既然吃全素在科研上並無確切的健康優勢結論,為了這個主題在論壇上與別人爭得面紅耳赤,實在沒有必要。

台鐵誤點的真相:為什麼基層員工不應該背鍋?

「火車常常誤點」是所有透過火車來通勤的民眾的共同印象。很多民眾因為不明白台鐵公司營運背後的複雜邏輯,所以大多數人只會把過錯怪罪於基層員工,並在網路上明指暗諷他們怠工。

我在2024年6月發表的【難以忍受的台鐵班次排程?知名影評人的抱怨引發爭議!】這篇文章中,試著從與一般大眾完全不一樣的視角,來系統性地探討為什麼台鐵火車常誤點這個議題。

「火車常常誤點」是幾乎所有旅客都曾經碰到的問題,所以以此為基準點來批評台鐵是絕對沒有問題。我認為大多數抱怨民眾的問題是“批評了錯誤的對象”,把台鐵誤點這一系統性問題歸罪於基層員工,是一件極為不合理的事情。

打破“多練就能成功”的迷思:有效練習才是真正關鍵

又像是一般人普遍認為,一個人只要在某個領域中投入足夠長的時間,就能夠在那個領域裡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並進而延伸出多數人之所以沒能達到那個境界,是因為沒有下定決心去投入那麼多時間在該領域裡面。

我在2023年8月發表的【不只是一盤棋:探索下棋為小朋友帶來的意想不到收穫】這篇文章中,也對上述這個大多數人所認定的觀點提出不同的見解。

「從事越久就越厲害」這個觀點如果成立,那麼全世界除了體能以外其他競賽項目的冠軍,將會全被老年人所囊括,然而我們都知道這並非事實。

我還在內文中,引用了佛羅里達大學教授Anders Ericsson在他的【刻意練習】這本著作的觀念,指出一個人在某領域中進步與否的主要關鍵,除了投入足夠長的時間以外,你還要確保那些訓練時間是“有效的訓練時間”。而確保你從事訓練的時間是有效時間的方法之一,便是Anders Ericsson教授在書裏面提出的「刻意練習」。

關於刻意練習的具體操作概念,我在【不是天賦,刻意練習才是真正的關鍵密碼!】這篇文章裡,把這個操作簡化成了四個要項,有興趣的網友們也歡迎前往參考看看。

然而,同樣有網友並不認同,他們往往會提出「所有成功的競賽項目運動員,每個都是投入巨量時間的訓練才有這樣的成績,同理可證,只要足夠努力就一定會持續進步,而那些沒有持續進步的人,就一定是不夠努力所導致」。

這些抱持反對意見的網友們都沒有發現,其實我們雙方的見解完全沒有衝突,我只是把他們「只要投入足夠時間並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持續進步」這個信念,再加上「這個訓練過程必須是對技能進步有幫助的有效時間」這個條件而已。

成功的真相:努力、機運、家庭背景還是其他因素?

事實上,在我過去提出過的所有文章觀念中,我個人對「努力」這件事情的看法,是受到最多網友們所誤解&抨擊的。他們往往把我的內容曲解成了是在否定成功人士的努力,並以此為藉口來掩飾我自己的不努力。這樣的誤解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呢?讓我們一起回到2023年1月,重新檢視一下我當時到底在文章裡面表達了什麼。

我在2023年1月發表了一篇名為【知名圍棋女神黑嘉嘉的故事,裡面隱藏的人生智慧是什麼?】的文章,文章裡面引用了【暗黑真相網】版主最常在臉書發表的個人見解︰「現代人一輩子所能達成的成就,70%取決於你的父母是誰、25%取決於機運、5%取決於努力。」

相信很多人會對這個看似相當主觀的數字比例,感到非常地厭惡與無法理解。事實上,如果把這個比例套用在世俗認定的成大功、立大業這一定義的話,你會發現這個比例分配其實還蠻符合現實的。

很多網友對於我在文章內把這個比例套用在黑嘉嘉身上,感到非常的不認同,有的人甚至把我的觀點曲解成了否定黑嘉嘉所有的努力,如果你真的有好好讀過那篇文章的話,不難發現那完全不是我的本意。

光以賺錢的數目多寡來看,黑嘉嘉在圍棋以外的收入,絕對遠遠高於其他職業棋士。但是這種收入的差異,來自於媒體喜歡利用她天生出眾的外貌,以收穫廣大的點閱數。而她之所以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對圍棋的熱愛,可以歸因於她的家庭對她挹注的龐大資源,讓她能比其他一般家庭的孩子,能夠更高機率以及更早發現自己的天賦。

但是,當極度喜歡黑嘉嘉的網友們讀到這裡時,往往會把內容誤解成我在否定黑嘉嘉付出的所有努力,但我相信透過前述的說明,你便可以知曉那完全不是事實。

批評的權利:公開比賽為何不能接受公開評論?

我在2018年10月發表的【瞬間輸贏,關鍵在此!揭秘成為高手的五大成功因素!】這篇文章的結尾處,給高強度競賽的表現提出了一個公式︰也就是最終成績=身體狀態 × 知識技術 + 運氣

換句話說,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成功,比如像是學校考試的排名進步這類,那麼透過單純的“努力”確實可以達成;可是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個極端遠大的成就,比如像是奧運冠軍或成為世界首富等等,“努力”對於這種極端成功的助益在比例上將會被嚴重地縮小,而“運氣”和“資源”…等其他難以控制的因素,則會相對地變大。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個人的解讀是,像奧運這種世界頂級的高強度競賽,每位選手都是做了相當充足的準備,也都很努力把自身的技術提升到非常極限的程度,因此最終的勝負關鍵往往取決於比賽當天你的臨場狀況和運氣…等等的一些難以控制的變因,“極端努力”很自然地會被縮小成一個最基本的必要因素,而不是關鍵因素。可惜的是,許多網友並沒有正確解讀我文章想要表達的觀念,反而曲解了其中的內容,並且用激烈的言詞來抨擊我和我的文章。

幾天前,我在PCDVD以及其他論壇上,針對“奧運選手的表現,是否可以受到一般民眾的批評”這一主題,與其他網友產生的歧見。

我對這個主題的看法是,既然這些選手們參加的是公開的比賽,分出公開的高下,拿取公開的獎金,獲取公開的榮耀,為什麼卻不能接受公開的批評?

很多非常努力且優秀的電影導演,我也不可能喜歡他拍過的所有電影,即便是我完全不懂電影怎麼拍攝,我也有批評他拍的電影不好看的權利,這點我想大多數人都認同;

很多非常努力且優秀的餐廳廚師,我也不可能喜歡他煮過的所有料理,即便是我完全不懂食物怎麼烹調,我也有批評他煮的料理不好吃的權利,這點我想大多數人也都認同。

那麼,為什麼把焦點換成了奧運,許多人就認為這些選手是神聖不可批評了呢?況且,如果整個台灣社會都只給參賽選手們帶來無限溫馨的粉紅泡泡,這對台灣體壇未來的長遠發展真的是好事嗎?

當中有一位批評我的網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從文字中就可以感覺得到他的情緒非常地激烈。看起來我們的見解好像有很大的不同,其實在我來看,我們的觀念其實沒有什麼衝突,只是他把“努力”無限擴大成了任何成功的唯一因素。

這樣的說法讓我感到非常地脫離現實,而且如果他的說法是正確的,那等於是在否定那些其實也非常努力,卻沒有拿到好成績的所有其他選手。但,我還是尊重他有否定我觀點的權利,也明白接下來無論我再做任何回應他也看不下去,在回覆一次他的留言過後,我便不再加入這個沒有意義的論戰。

他在一連串罵架式地發表自己的高見後,在最後留下了一段批評我的話,我覺得還挺傷人的︰「比起一般人來說你是熱愛你的興趣,但有瘋狂到用生命在鍛鍊嗎?就直接告訴你啦,神人沒那麼好當。我們先不說天賦,也不講資源。你熱愛的程度,跟人家就是有差,這就是事實。就繼續自怨自艾好了。」

我能理解他對於我和我所處的領域一無所知,只是單純因為不認同我的觀點,才會打出這段批評我的言論。

事實上,其他國家並不像中國那樣擁有簽約職業五子棋手的機制。所以,我們這些來自其他國家的五子棋愛好者,並不是不熱愛這項運動,而是為了生計無法把大量的時間拿來進行訓練。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出於極度的熱愛,像這種即便拿到了世界冠軍,也沒有任何金錢獎勵的活動,所有費用還都得由選手自行負擔,這樣的情況下,你覺得可能嗎?

如果台灣的愛好者們只是單純喜歡下五子棋,而沒有認真投入訓練,每次都抱著玩樂的心態出國比賽,那麼他們怎麼可能在過去多次拿下世界亞軍和季軍,甚至在2017年奪得世界女子冠軍呢?任何讀過【關於我】的網友,都不會質疑國內頂級玩家和我的熱愛程度。至於要怎樣曲解和詆毀,就隨那位網友自由發揮吧。

網路討論區的本意是「討論」,也就是大家對同一件事情,分享並交換彼此不同的見解。然而,很多網友往往只帶來自己的看法,卻對他人的見解嗤之以鼻,把「討論區」變成了「爭論區」,失去了向別人學習的機會,這真是太可惜了。

頭腦中同時容納兩種甚至更多種相反的想法,才能在遇到問題時,知道哪個想法適用於當下的情況。這是那些只接受單一思維的人無法體會的經驗。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