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一盤棋:探索下棋為小朋友帶來的意想不到收穫

開啟智慧之門:學習下棋對小朋友的不可思議益處

renju gobang

各位觀眾棋友大家好,我是魚丸湯。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揭開許多人對學習下棋所持有的誤解,例如下棋時間與棋力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習下棋對數理科目是否有助益等等。我還會探討學習下棋對於小朋友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幫助。此外,我也會分享為什麼我曾花了一段時間學習圍棋,報名過圍棋大專盃,卻從未真正參加過任何一場圍棋比賽的原因。

如果你想讓家中的小朋友學習下棋,或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相信這篇文章能為你提供所需的答案。

從紙上談兵到職業棋士的指導:我的圍棋心路歷程

在探討這些主題之前,先聊聊魚丸湯老師是如何接觸圍棋的吧。

我上國中的時候,對五子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當我進入高職學校的時候,在一家書店裡偶然找到了三本關於五子棋的書籍:【五子棋入門】、【五子棋竅門】和【如何下好五子棋】。我努力閱讀了這些書籍,在我在高職學校度過的三年時間裡,幾乎沒有人能在五子棋上打敗我。

後來,我在網上得知台灣有舉辦專業的五子棋比賽,甚至還邀請過國外的世界冠軍棋手來台灣舉辦過聯棋活動。不過,那時候我只是一個高職學生,無法去北上參加這些比賽,只好放棄了這個想法。

我在逛大型連鎖書店的時候,發現除了五子棋以外,棋藝區還有更多關於圍棋的書。這讓我對圍棋產生的興趣,於是我買了幾本書回家看,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圍棋探索之旅。我記得第一本看的圍棋書是武宮正樹的【三連星】,但是這本書讓我誤以為在圍棋裡執黑棋的一方要大圍中央,後來我才明白那本書其實對我這個初學者來說不太適合。我家住在台中清水,那裡常常會舉辦觀音盃圍棋比賽。有時候我也會去看比賽,看著參賽選手們全神貫注的樣子,讓我深深被吸引,我希望以後也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在我參加重考四技二專的那一年,正值台灣出版了【棋靈王】漫畫,這更加加深了我對圍棋的濃厚興趣。然而儘管如此,我仍然只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面,從未真正與人對局過。

進入技術學院後,我迅速加入了學校的橋棋社,希望能在這裡探索更多。但很可惜,當時的社團指導老師雖然是圍棋的業餘四段高手,但社團成員幾乎都以象棋為主。別說圍棋了,甚至連願意和我下五子棋的社員都很難找到。後來,等到那些二專部的學長們都畢業了,我開始接管社團的營運。我利用招收社員的大會和社團博覽會,吸引了一些對圍棋&五子棋有興趣的學生。我們每周固定舉辦指導棋活動,由當時化學系的教授擔任指導老師,他會與我等幾位下棋並指導。我還記得剛開始的時候,老師給了我五顆子的讓子,然而老師一樣把我擊敗得毫不留情。在這段時間裡,除了學習死活題和記住一些基本的定石,我還經常在當時還未收費的LGS傳奇圍棋網上下棋,最高的等級曾經達到過5級。後來,我成為了社團內唯一一位在與指導老師讓子棋中唯一戰勝過他的成員。然而,自從那次以後,我再也沒有在四子局中戰勝過老師。我當時對圍棋的癡迷程度有多深呢?我們常常在社團辦公室裡下棋,一直下到晚上快十一點,直到校內的管理員通知我們活動中心要關閉,我們才捨得離開。從那時起,我也開始大量收集從各大書店購買的圍棋書籍。

我讀大三的時候,看到了大專盃圍棋比賽的消息。我就和幾個熱衷圍棋的朋友商量好,在網上一起報名參加。賽前,我花了不少時間進行自我訓練,從書本上準備了很多套路,打算在比賽中展現自己的實力。但是命運總是捉弄人,SARS疫情突然從中國傳播過來,導致主辦單位宣布取消比賽,這讓我們的努力付諸東流。

等SARS疫情過後,我們社團的信箱收到了台灣五子棋協會寄來的信,我和其他兩位了解五子棋國際規則的朋友一起報名參加了五子棋大專盃。從那時起,我逐漸疏遠的圍棋,把注意力再次轉向了五子棋的戰術技巧訓練。

畢業並退伍後,我發現家裡的許多圍棋書內容都超出了我這個初學者的水平。於是,我把書櫃裡那些我認為比較高級的書拿出來,在當時的奇摩拍賣上試著賣掉,幾乎以半價的價格清理了這些書。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開始把生活重心移到了北部。有了這個地緣關係後,我開始積極參加台灣五子棋協會舉辦的各種比賽。雖然時間有限,但我偶爾還是會找些圍棋的書來翻翻看。不過,跟以前學生時代熱衷的程度相比,我在圍棋上的水平有點退步了,只能算是紙上談兵。不過這幾年,我還是不時參加一些圍棋相關的活動,比如說參加了【Master的一手】新書的發表會。還有一次,我有機會參加了碁人教育舉辦的職業棋士指導棋的活動,還跟黨希昀職業棋士下了一盤13路的四子棋。

接下來,我在清水認識了一位主持推廣中心的圍棋老師,她讓我可以免費參加她晚間的課程。我還記得當時課程的安排是,一樓由她親自上完課後,二樓會有另一位老師擺出一盤實際的棋局,解說雙方在實戰中的優點和失誤,然後就讓學生們進行對弈練習。那段時間,只要我晚上有空,我就會去那個推廣中心,重拾對圍棋的熱愛,還會和小朋友們在二樓一起下棋。後來,因為我父親退休後想回金門生活,我也趁這個機會將整套的【棋靈王】漫畫送給了清水地區的圍棋教育中心。從那之後,我真的很難再找到時間來投入圍棋了。

挑戰「下棋越久就越強」的錯誤觀念:揭示真正提升棋力的關鍵

renju gobang

回想起來,從我上國中三年級開始玩棋類遊戲,一直到現在,下棋可以說佔了我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生時間。接下來,就讓我跟你聊聊有關下棋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認為下棋對小朋友有哪些幫助。這些想法都是我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整理的,可能不是非常客觀公正的結論。所以,如果你對我後面提到的內容有不同的看法,也歡迎在下面留言,我們可以一起交流討論。

幾天前,我發布了一個影片,名字是【五子棋冠軍秘訣大公開!鄭元媛五戰全勝奪冠,一招一式讓你目不轉睛!】。有個網友在我的預告貼文底下留言說:“聽說冠軍下超過10年的棋,是真的嗎?”

當我看到這留言時,我馬上明白這位網友和很多人一樣,誤以為下棋越久就代表棋力越高。他的意思是,這位冠軍棋手之所以能夠在比賽中稱霸,是因為她下棋的時間很長。當然,鄭元媛從網路上開始下棋算起,確實已經有十年以上的經驗,但我認為,她能在今年的夏季公開賽奪冠,並不是單純因為她下棋的時間長短。

仔細一想,如果下棋時間越長就表示棋力越高,那麼各種棋類的世界冠軍都該是老年人,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那麼,影響棋力高低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有效訓練時間的長短」。想要提升訓練的有效時間,你必須遵循「刻意練習」的四個原則。

「刻意練習」這個概念是佛羅里達大學教授Anders Ericsson提出的。簡而言之,就是:

˙專注在學習區域進行練習。

˙分類練習內容,有針對性地反覆練習每個類別。

˙在練習中獲得即時反饋。

˙保持高度專注的狀態進行練習。

光看文字說明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沒關係。我在【五子棋常識破除:不是天賦,刻意練習才是真正的關鍵密碼!】這篇文章中,更詳細地解釋了「刻意練習」的概念。如果你想用「刻意練習」來提升自己的棋力,或者想用它來培訓其他棋友成為高手,可以參考文章最後的延伸閱讀。

之前提到了一位圍棋推廣中心的老師,在和她聊天時,我聽她說過類似「下棋也能對數學有幫助」這樣的話。我覺得這個觀念其實是很多人對下棋這門技藝持有的常見誤解之一。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些有教學經驗的圍棋老師們會有疑問,他們會認為學下棋確實對學生的數學有幫助啊!畢竟,許多從他們那裡學下棋的學生,在數學成績上確實表現出色,這難道不是一個證據嗎?

確實,在這些圍棋老師的經驗中,「下棋好」和「數學好」之間似乎有著密切關聯。然而問題在於,僅僅存在相關性並不足以得出真正的結論。正如中國物理學家萬維鋼在他的書【萬萬沒想到】中所提到的,即使你舉出多個「發達的民主國家」作為例子,也不能證明只要一個國家實行了民主制度,那國家就一定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你還需要統計其他對照組,比如「發展不良的民主國家」、「非民主但經濟發達的國家」以及「非民主且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來進行比較。

其實仔細想想,能夠參加圍棋教室的小朋友,大多來自家境較好的家庭。這種家庭的父母通常更願意在孩子的各種教育方面投入金錢和時間。因此,很多家長和圍棋老師認為「下棋好對數學一定有幫助」,這種觀念其實相當主觀,並不一定成立。

我相信世界上確實存在那種在任何領域只需稍加學習就能超越一般人的天才。然而,這樣的天才實在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所以,許多同時擅長下棋和數學的小朋友,之所以能有出色表現,是因為他們在這兩個領域進行了分別的刻意練習,而非僅僅是因為學過圍棋就能直接對數學有幫助。

看到這裡,我知道很多家長和老一輩的圍棋老師們可能仍然有許多疑問,這種心情我完全理解。

大約兩個月前,我寫了一篇名為【為什麼你對自然療法的信仰可能是錯誤的?專家揭密讓你大開眼界!】的文章。裡面提到,從過去到現在的高水準期刊論文都指出,市面上絕大多數的保健食品,不但沒有實際效益,有些甚至對身體有害。相關的文章我會放在最後的延伸閱讀,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考。

這篇文章發表後,很快就有很多網友表達了不同意的看法,比如「我(或我家隔壁的小朋友)吃了覺得有效」,或者「期刊論文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啦!」等等。

所以,我可以理解同樣也會有很多深信「下棋好對數學肯定有幫助」的家長或圍棋老師對我的觀點提出質疑,我完全尊重這種看法,也歡迎你把不同的意見放在留言區跟我做個分享。

許多棋藝愛好者的觀點是,下圍棋可能能夠培養人的邏輯思維,進而影響數理能力的提升。他們認為這種影響是一種“間接”的正面效應。

而我的立場是,目前尚無科學證據明確表明下圍棋能夠“直接”增強數理能力。因此,我們的看法並不矛盾。

然而,這種所謂的“間接”影響,可能難以確切地證明兩者之間存在著直接的正相關關係。大部分人相信下圍棋有助於提升數理能力,就像他們相信素食對健康有益一樣。但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尚未有高水平的研究能夠給予明確的定論,證明素食真的比一般飲食更為健康。事實上,過去曾有高品質的研究甚至指出,魚素者的平均壽命比純素食者更長。

就好比維生素D保健品,盡管幾乎所有過去到現在的研究都指出,這類保健品對身體並沒有顯著的好處,卻仍有很多醫生不擇手段地推廣。甚至某位台大醫學系畢業且擁有數十萬粉絲的網紅醫生也在推薦使用,我看過後只能苦笑不已。

實際上,作為理工科出身的我,我當然也非常希望圍棋、五子棋&其他棋類遊戲確實能夠提升數理能力。但在沒有明確的科研證據出現之前,我無法為了自己教學上的方便和利益,毫無根據地廣泛傳播這個尚未被證實的相關性,以免誤導許多家長和小朋友。我了解有很多棋類推廣者早就開始這樣的宣傳,但是我個人無法做到這樣。

如果你能找到一篇經過長達十幾二十年以上的追蹤研究,並且採用了優良的對照組設計,證明在幾乎完全不懂數學的情況下,只要學好圍棋,小朋友的數理能力會自動提升的高水準學術論文,我非常歡迎你與我分享。如果這樣的研究真的存在,我會立刻調整我的觀點。

那麼,我們來深入思考一個類似的問題。即使是在棋類活動中,圍棋高手是不是也能在完全不懂五子棋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表現出優秀的五子棋水準,反之亦然?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要先分享一個過去的小故事。

曾經,我跟前面提到的圍棋老師下五子棋。在當前的局面下,我已經計算出可以透過一連串的進攻手法取得勝利。然而,當我走出第一個活三,準備發起進攻時,她問了我一個意外的問題:“我是不是快輸了?”

當時,我感到非常驚訝!我無法理解為什麼對方在完全不懂五子棋的情況下,能夠憑藉棋感察覺自己處於落後的局面?現在回想起來,我提出了一個未經科學驗證的假說:是不是從圍棋中培養出的敏銳棋感,可以讓人在學習其他棋類遊戲時,更快速地進入狀況?

過去這幾年來,我遇過許多本身是五子棋愛好者,同時也是圍棋業餘有段的棋友們,在跟他們閒聊的過程中,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首先,無論是先學五子棋還是先學圍棋,對於學習其他棋類的幫助似乎非常有限。這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對於那些在這兩種棋類都有一定經驗的棋友們來說,他們都是透過長時間練習才達到現在的水準,這一點毫無例外。

如果先學會了五子棋再學圍棋,對於處理圍棋中的死活問題或許會比一般初學者更容易上手。這可能是因為那些已經熟悉五子棋的人,對每一步棋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體會,當他們轉向處理圍棋的死活題目時,會以相同的審慎態度來計算解答。我猜想,從圍棋轉向五子棋的情況也可能有類似的情形。

棋盤上的自主力量:下棋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renju gobang

現在,讓我們談談送小朋友去下棋學習的好處,除了提升棋力之外,他們還能從中獲得哪些收穫。

大約二十多年前,我和小姪子在家裡下棋。自然而然,小姪子在棋局中輸給了我。不過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拿出象棋,提議要玩一種新的棋類遊戲。當時我並未覺得有什麼奇怪,於是很快答應了他的提議。

小姪子快速地解釋了一遍規則,我們就開始玩了起來。但沒過多久,我就察覺到了其中的詭異之處,即在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他可以吃掉我的棋子,而我卻無法吃他的棋子。換句話說,小姪子在和我下棋時使用了一種近乎耍賴的策略。

等我們結束了遊戲,小姪子的母親(我的舅媽)過來關心我們的比賽,並開心地對我媽說:『沒錯,我們家小朋友很聰明,跟大人下棋總是能贏呢!』

聽完這番話後,我才了解到,小姪子長期以來一直在用類似耍賴的方式和大人下棋,而那些曾經和他對弈的人,似乎總是在讓著他。即便是舅媽也沒有察覺到其中的詭異之處,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個不同凡響的天才!

這也是我為什麼建議小朋友在學會下棋後,多與陌生的棋友對局的原因。畢竟,家裡的長輩常常會讓著小朋友,但在外面的對手可不會這麼容易讓步。

通常來說,小朋友在外面不可能一直保持勝利。他們一定會碰到一些實力不俗的對手,可能會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敗北。這樣做有至少兩個好處,不僅可以讓小朋友體會到別人的能力有時候比自己更出色,也能夠理解外面的人不會像家裡的長輩們一樣總是讓著自己。讓小朋友早早面對挫折,而大人能夠在一旁給予引導和支持,有助於培養小朋友面對挫折的能力。我認為這正是讓小朋友到棋院下棋所能獲得的好處之一。

讓小朋友學習下棋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培養他們自主做決定的能力。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要聽從父母的話,長大後又被要求無條件服從老師的指示。經過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這麼多年的教育,我們常常成為了機械地遵循規定的人,而缺乏自主做決定的機會和能力。

這種現象主要因為學校教育的目標並非培養個別的才華,而是量產乖巧服從的基層工作者。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走進社會後感到茫然無助,這可能是過去多年義務教育造成的迷失感之一。

然而,讓小朋友早期接觸下棋的話,他們的對手不會指導他們該如何走下一步。這樣的環境有助於小朋友逐步培養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當然,這需要棋院的老師配合。如果老師只是機械地灌輸知識,用一些條條框框的方法來教導,小朋友同樣難以培養出自主做決定的能力。

理想情況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小朋友進行獨立思考。例如,問他們這個局面換成是他來下的話會怎麼走,或者如果他們的下法不夠好,老師可以引導他們思考為何會出現不好的結果,然後再一起探討如何改進。這比單純告訴小朋友答案要更具有教育意義。

另外,下棋的過程也能幫助我們養成耐心、紀律和尊重規則的品質。在棋局中,每一步都需要細心的思考和計劃,有時候也需要接受失敗,從而學會如何應對挫折。同時,遵循遊戲的規則和標準,培養了我們對公平競爭和合作的認識。

結語

因此我認為,無論是對兒童還是成年人,學習下棋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它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和人格的培養,可以幫助我們在各個方面都取得更好的表現。我鼓勵大家將下棋視為一種寶貴的學習機會,用心去體會其中的技巧和智慧,同時也享受這個美妙的過程。

這篇文章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別忘了按讚、訂閱加分享我的YouTube頻道,我是魚丸湯,咱們下回見~!

延伸閱讀

關於作者

五子棋冠軍秘訣大公開!鄭元媛五戰全勝奪冠,一招一式讓你目不轉睛!

五子棋常識破除:不是天賦,刻意練習才是真正的關鍵密碼!

為什麼你對自然療法的信仰可能是錯誤的?專家揭密將讓你目瞪口呆!

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1. 圍棋的學習對數理的幫助是有的
    跟你想強調的部分也不會衝突
    你可以這麼理解
    圍棋提升邏輯思維,邏輯思維的提升影響數理能力
    但一樣,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需要的刻意練習
    邏輯思維是軟實力,可以通用在所有領域
    但要真正透過一些模式來測試圍棋所帶來的邏輯思維是否可以用在其他領域
    還是要對其他領域本身有一定程度的刻意練習

    1. 感謝香炸蚯蚓老師撥冗提供見解與我理性討論。

      您的意思是,圍棋能夠提升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而邏輯思維會影響數理能力跟著提升,所以圍棋對數理能力有“間接”的正面影響。

      而我的看法,則是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圍棋能夠“直接”提升數理能力,所以我倆的觀點並不衝突。

      我也不反對香炸蚯蚓老師的看法,但是這個“間接”的影響,恐怕很難證明兩者之間有明確的正相關。大多數人相信圍棋能提升數理能力,就好像相信吃素比一般飲食健康,但在科學研究的領域中,卻沒有任何一篇高水平的研究能夠一錘定音,證明素食真的比較健康,而且過去曾有魚素者比純素者平均壽命要長的高水平研究。

      就好像維生素D保健品這個東西,即便從過去到現在幾乎所有研究都表明,維生素D保健品對身體沒有任何明顯的益處,卻還是有許多醫生昧著良心大力推廣。連某位台大醫學系畢業,坐擁數十幾萬粉絲的網紅醫生也在推薦,我看過後也只能是笑笑了。

      事實上,我當然也非常希望圍棋&其他棋類遊戲真的能夠提升數理能力,理工科出身的我,沒辦法為了自己教學上的方便和利益,在沒有任何確切的科研證據出現之前,大言不慚地廣為宣傳這個尚未被證實的相關性,來誤導許多家長和小朋友。我知道很多棋類教育者早就已經這樣在做宣傳,但是我做不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